6月4日上午,新洲區影子戲“非遺”傳承人蔡亞東等4位老師傅,來到革命老區三店街前進小學,按照傳統收徒方式,端坐桌前,享用了6名少年弟子代表奉上的拜師茶,他們在校園一舉收到了百名少年徒弟。師傅也給弟子回贈了皮影作禮物。師傅還手把手地教徒弟皮影表演。此舉標志該區影子戲“非遺”項目首次走進校園。
新洲區龍丘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徐元橋說,相傳,龍丘皮影最早出現自漢唐,有美麗的傳說,由皇宮傳到民間。龍丘皮影作為光影間跳動的精靈,一直生機盎然,頗受黃石、羅田、麻城等地觀眾的青睞。現在,受到影視劇的沖擊,龍丘皮影及全區二十多家皮影戲班都自生自滅,只有黃崗村蔡家大塘灣蔡家班的4位師傅在堅守,戲班雖然沒垮,但也沒有表演,名存實亡。
蔡家班“班頭”蔡亞東已經70歲了,表演了40年。他回憶,過去過年后,正月初二就出門表演,除了農忙回家搶種搶收外,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表演,一本戲8.40元,每人分得2.10元,因為那時大工一天才1.48元,每年至少有200天在外演出。可是,到了上世紀90年代,由于受到影視劇的沖擊,戲班無法生存下來了。5年前,他們4人有幸成為“非遺”皮影區級傳承人,6月4日,兩千多年的“影子戲”首進校園,他們歡歡喜喜收到百名少年徒弟。(武漢晚報 通訊員揭興旺 王東升 記者劉豐)
[責任編輯:肖偲偲]